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光熱發電的突出特點是,電源可控且具有儲能系統,與傳統化石能源發電特性非常接近。因此,光熱發電不僅可以替代火電,也可以帶動風電、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現狀是,光熱發電規模在我國還很小。”日前,在甘肅敦煌舉行的光熱峰會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徐曉東說,“對光熱發電不重視,對其優勢沒有充分認識,是導致這一現狀的重要原因。”
集發電儲能于一身,光熱項目有優勢
隨著我國 個百兆瓦級光熱電站——首航節能敦煌100兆瓦塔式光熱示范電站成功并網發電,光熱發電如何更好地發展成為本次峰會聚焦的話題。會議上,多名專家表示,光熱發電目前仍屬可再生能源的“小眾”領域,但和風電、光伏相比,光熱發電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集發電與儲能于一身,是穩定的可控電源,發展前景廣闊。
當前,我國已確定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占比中要分別達到15%和20%的發展目標。這意味著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量占比要達到10%,風電占比也要達到10%。按照這一比例,折合成光伏裝機需達到7.2億千瓦。與此同時,按照規劃目標,燃煤火電裝機到2030年要降到9億千瓦。海量的光伏裝機,需要配備儲能設施,而儲能面臨成本較高的問題。
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孫銳估算,7.2億千瓦光伏裝機,要對應配套3.8億千瓦的儲能。而投運1億千瓦的光熱項目,可將3.8億千瓦的配套儲能降低到1.3億千瓦。光熱項目的優勢不言而喻。
酒泉市能源局局長陳學軍表示:“光熱發電享受的*電價較風電、光伏更高,而且不限電。這是基于綠色革命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考慮,同時也說明我國光熱發電前景廣闊。”
周期長,經歷沉淀才能迎來爆發
光熱發電與光伏有本質上的區別,光熱行業周期相對較長,更需要耐心等待。
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建祥說:“光伏是電子行業的遞增,建個光伏電站,廠家不可能單獨給你設計光伏板,都是大批量制造。光熱是機械行業,每個設備都定制,幾乎沒有通用的。光伏的施工、驗證都很快,不到半年就建成了,很快就能證明有沒有達產。而光熱建設周期是兩年多,建成后還需要兩年時間驗證技術路線。但是,光熱項目一旦通過了拐點,就會迎來爆發性增長。如果國內的光熱項目今后兩年有很好的發電量數據,2020年底產業將進入實質性爆發性增長階段,到時可能忙不過來。”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霽雪認為:“光熱項目的建設過程和海上風電頗有相似之處,前段進展緩慢,后期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二者的相似之處還體現在,投資體量都非常大;技術比較復雜,技術風險比較高;在很多環節上是一種串聯的關系,一個問題可能帶來整個鏈條的中斷,直接影響后的結果。”
“國內海上風電起步于2005-2006年,但到了2017-2018年,才真正迎來爆發點,產業開始加速度。光熱發電行業也需要經歷一個發展和沉淀的過程,才能迎來真正的爆發。”王霽雪說。
光熱發展面臨的另一難題是資金補貼。王霽雪坦言:“風電和光伏的快速降價甚至平價,對光熱發電是利好。一方面,光伏和風電退出補貼,才能把補貼的空間讓給其他行業;另一方面,風電和光伏經濟性增強,有利于和光熱發電的融合發展。”
中廣核新能源德令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雄表示,短期內靠補貼沒問題,但行業要持續發展,不能一直依賴于補貼。
首航節能總經理高峰說:“整個光熱產業鏈一定要互相支持、互相維護,共同把這個產業發展好。盡管在有些項目上存在競爭關系,但應該看得更長遠。光熱市場足夠大,需要有更多的企業聚集到光熱產業中來。”
政策支持和產業鏈協同不可少
作為新興行業,光熱發電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長遠來看,更離不開整個產業鏈的協同合作。
有與會人士表示:“征地費用高是行業面臨的一個較大問題。如果光熱電站和光伏電站一樣,從面征變成點征,企業的資金壓力會小很多。”
對此,徐曉東表示:“作為*來講,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可以給出一些優惠條件。比如土地,一開始可以考慮讓項目免費用。初始階段雖無直接收入,但可以帶來人氣,帶來其他產業。有了人氣,地方的發展就有了基礎。”
北京富瑞恒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成立至今已經和國內多家教育機構,全國各地多家企業有過長期的合作關系,專注于新型材料試驗機的研究,長期聘請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的專家為技術顧問,并成立新型材料檢測儀器研發中心。
北京富瑞恒創科技有限公司是集專業設計、開發、生產與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股份制企業,專注于新型材料試驗機的研制、材料檢測技術的提高及材料試驗方法的創新,是國內的材料試驗檢測儀器的生產企業。
富瑞恒創儀器研發部擁有行業內you秀的、的研發力量及技術團隊,,并成立新型材料檢測儀器研發中心,是對推動國內材料檢測技術的提高和試驗方法創新的重要技術保證力量。富瑞恒創同時還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國防科技大學等全國數十所科研院所開展緊密合作,并為中國國fang軍工企業及航天科技企業和重點實驗室定制生產了大量標準和非標準的測試儀器。